圖0:平易近人的盛宗亮,分享他的人生與創作哲學。(記者陳曼玲/攝影)
圖1:盛宗亮十七歲時,1972年於青海與西藏女子一起工作。(由盛宗亮提供)
圖2:盛宗亮與馬友友於1995年加州的「七首中國民歌」(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for Solo Violin)小提琴獨奏會上。(由盛宗亮提供)
圖3:盛宗亮與祖父母合照。祖父母在文革中喪生。祖父為威斯康辛大學畢業的工程師。(由盛宗亮提供)
記者陳曼玲明尼蘇達州專訪
1955年出生在上海的盛宗亮,是知名作曲家、鋼琴家、指揮家,他的作品融合中國、亞洲等地方民謠特色,以抒情與清澈的旋律著稱。2001年麥克阿瑟基金會(MacArthur Foundation)褒揚他的音樂富含創新,作品融合多種音樂風俗,並超越傳統美學的疆界。1999年受美國總統柯林頓委託,創作了「大提琴和琵琶的三首歌」,與馬友友在白宮演奏。1995年起至今擔任密西根大學音樂學院作曲系終身教授職。2003年由密西根大學授予雷納得伯恩斯坦(Leonard Bernstein)傑出大學教授之榮譽稱號。
他的音樂作品在中國、歐美獲獎無數。他的作品如:交響樂處女作「痕,緬懷1966—1976」描寫文化大革命。歌劇「毛夫人」描寫共產主義下的悲劇生活。另外像描寫鄉愁的「中國夢」、「南京啊!南京」、「月笛」、「紅綾舞」、「藏袖舞」、「鳳凰鳥」、歌舞劇「麒麟」、「夜鶯與玫瑰」、音樂劇「銀河」等陸續推出,使他在音樂世界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四歲時從母親接受鋼琴教育的啟蒙,保守的父母原不鼓勵他從事藝術,然而文革其間,十五歲的盛宗亮被分派遠赴青海高原,擔任民族歌舞劇團的鋼琴與打擊樂演奏員。七年來聰穎的他刻苦自學,到處觀摩別人彈琴,並蒐集多種民間音樂,奠定他日後融合東方音樂的創作基礎。1978年,盛宗亮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文革後第一屆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。1982年,盛宗亮與父母移居美國紐約,先後獲得紐約市立大學音樂系學院碩士和哥倫比亞大學作曲博士。
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,1985年盛宗亮在探戈伍德音樂中心(Tanglewood Music Center) 遇到伯樂與恩師,也是集作曲家、指揮家、鋼琴家才華於一身的雷納得伯恩斯坦(Leonard Bernstein),親自教授盛宗亮作曲與演奏,但五年後伯恩斯坦便過世,令盛宗亮深感遺憾。盛宗亮回憶他常與伯恩斯坦出席音樂家的聚會,聽到他們之間談論音樂的內容,使他的音樂內涵更深一層。
盛宗亮創作音樂時,有一股興奮感。他常在散步時,甚至夢中,就聽到音樂的聲音。另外他說自己是個好奇的人,喜歡追根究底,不光是讀書,還要親身體驗。他認為不管生活或創作,要想「通」問題的根源,凡事就能迎刃而解。本著「成事在人,謀事在天」的信念,他認為只要專注於一件事,並且不惜代價去努力,上帝就會給你機會。盛宗亮回憶小時候,家裡的鋼琴被紅衛兵沒收了,於是盛宗亮用紙板畫了鍵盤,放在桌上當成鋼琴來彈。十三歲的他立下心志,不管將來做什麼,絕對不要忘記對音樂的喜好。
盛宗亮認為活到老要學到老,每做一件事要給自己一個理由:有沒有意義,能不能學到東西,來判定值不值得投入時間去做,既然要作就要全力以赴。例如他接受北京奧運會委託作曲,但後來發現彼此的工作方式與思維不同,因此終止了六個月以來的合作。
盛宗亮強調,藝術家首先要對自己誠實:要知道自己的強與弱,並藉由努力來揚長補短。因而他的作品種類相當廣泛,含括音樂劇、歌劇、芭蕾舞劇、管弦樂、民樂隊、室內樂、聲樂、獨奏、合唱與管樂隊。
盛宗亮說,創作的內涵來自博古通今,去探索不同的文化,花時間去明瞭文化的來龍去脈。並接續前人的成就,繼續邁進;但也要能徹底拋棄對過去的迷戀,膽大go crazy,才能走出自己的路,不流於模仿。盛宗亮說當曲子寫完後,整個作品只完成了一半,另外一半要靠演奏家來詮釋。他認為自己相當幸運,有許多演奏者喜歡他的作品,因此他得到許多委託創作的機會。
他認為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有信仰,連天才愛因斯坦都認同那超越人類的力量的存在。他的信仰,就是思索他人生目的與責任為何。年輕時經歷文革,長大後到美國求學與發展,嘗盡人間冷暖的他,明白到冥冥中似乎有一股掌控的力量,是人類無法左右的。因此盛宗亮認為好的音樂作品能昇華人的靈魂,如同其他藝術創作一樣,那感染力就在於把觀眾帶出現實,達到忘我的境界。雖然宗教是人為的,但超越人類的信仰卻是唯一的。
盛宗亮說到年輕時,當自己在創作上卡住時,會鑽牛角尖;但現在工作雖忙碌,卻常利用生活片刻,在腦中先不斷構思,等到想法成熟時,一坐下來就思緒泉湧,迫不及待譜在紙上。另外當生活中有卡住的難關時,盛宗亮以仁慈的態度去面對,不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才算解決,繞過去也是一種方法。年輕時個性衝動的他,現在對順境逆境都能處之泰然。
盛宗亮平日喜歡運動、烹飪、打電動、看書。喜歡的音樂類型廣泛,像是爵士、rap、搖滾、街頭音樂等。他認為不同的音樂對他的創作有潛移默化的影響,他的第一部歌劇就帶有搖滾曲風。
2005年才結婚的盛宗亮,目前有個九個月大的女兒,心滿意足的他笑說這還是馬友友牽的線呢。原來1998年起盛宗亮應馬友友邀請出任「絲綢之路」的藝術顧問,1999年到中國尋找作曲家,因而結識在西安音樂學院攻讀作曲的太太。
盛宗亮對養育孩子也有一套看法:與其寄望孩子成功,他更希望孩子能享受生命的快樂。也就是要看重自己的價值,不要跟別人的成就比較,因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,而且一個人的成功就是突破自己,而不是由別人來定義的。盛宗亮也認為,父母的栽培與榜樣,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。以盛宗亮的經歷來說,他認為成功不是偶然的,即便像某些流行歌手突然發跡,若後來沒有努力與實力,成功僅是曇花一現。
靜聽盛宗亮的生命與音樂創作,如同深淵呼應深淵,那樣的深宏廣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