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州青少年心理問題比率大幅增加

明尼蘇達州日前發佈一項調查結果顯示,2019年該州23%學生有心理、行為或情緒等問題。比2016年大幅增加了高出了18%。

明州每三年,就會挑選五、八、九及11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,有80%的學區都會參與這項問卷,結果顯示學生覺得在學校裡很難專心、得不到支持、以及沒有安全感。

尤其是11年級的女學生長期有心理情緒、行為問題,這種情況更比2013年增加了兩倍;此外有25%的11年級女學生,不上學的原因是心裡覺得鬱悶、沒有希望、焦慮、壓力或是憤怒,另外還發現,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會影響學生:如果學生覺得老師不關心他們,自殺傾向就會提高兩倍。

明州健康廳(Department of Health)官員梅爾康(Jan Malcolm)說,「要幫助學生改善在校內與校外的生活,使他們在學業上成功並感到安全。學生也需要良好睡眠、運動、營養和正向思考」,並有「安全、鼓勵與關心的成人陪伴」。

梅爾康希望「強化家庭和社區,給予孩子聯繫、協助,以及給他們所需要的機會,使他們有健全的人格。」

明州教育廳(Department of Education)長官利克(Mary Cathryn Ricker)說,「教育者要傾聽學生的聲音,並確保他們在學校覺得安全、得到協助、和接納,使他們能在學業上得以發展。」

聖保羅市公立高中的老師貝克(Ursula Becker)表示,希望學校設置提供心理支援的職員,像是諮商、社工、精神健康的醫生等,來幫助教育者發現並督導學生的需要。

教育專家提醒師長要注意學生如果有沮喪、躁鬱等症狀,或在行為上有突然的改變,如暴怒、成績下滑、睡眠飲食習慣改變時,要主動關懷並協助就,如果學生無法調適課業壓力,建議老師針對其需要設計不同的評量方法。